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奥园公共区举行无障碍设施与服务保障全要素演练
冬残奥会备战转换任务基本完成
专用安检区、无障碍摆渡车助行、无障碍公共售卖点购物……3月1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简称“公共区”)举行“无障碍设施与服务保障全要素演练”。冬残奥会期间,作为北京赛区最大的户外场馆运行区域,公共区将为2个竞赛场馆和1个非竞赛场馆提供保障服务。其中,国家体育馆举办残奥冰球比赛,国家游泳中心举办轮椅冰壶比赛,国家体育场举办冬残奥会开闭幕式。针对冬残奥会运行特点,公共区内累计配置了各类无障碍设施186处,其中包括无障碍卫生间、坡道、售卖点等,并配有轮椅42辆、无障碍电瓶车2辆。
公共区专门设置无障碍安检通道
昨天下午2点,来自朝阳区亚运村、大屯街道的8名轮椅“观众”来到5号安检口,在工作人员、志愿者的引导下,8位“观众”独自驾驶轮椅“驶向”无障碍安检通道,并进入专用安检区。不到两分钟,机检+人检完毕。“观众”们随即顺畅地来到提前预约好的无障碍摆渡车前。落下踏板、上坡推行、安全提示、轮椅固定、锁紧踏板……只见志愿者们有条不紊、动作娴熟,一气呵成地完成助行服务。
无障碍安检通道和无障碍摆渡车是公共区无障碍服务之一,也是残奥转换成果之一。冬奥会期间,公共区专门设置了专用安检区和无障碍安检通道,可以满足特殊群体的安检需求,确保他们安检安全、顺畅、和谐。同时,将无障碍摆渡车由一辆增加到两辆,助力特殊群体在公共区通行。
“在转换期,公共区还将原有的观众流线进行了整合优化,在确保安全、缩短通行距离的前提下,让观众近距离欣赏园区的更多标志性景观。”公共运行团队残奥整合经理孔莹莹介绍,此次演练中,还同时组织40名特殊“观众”对冬残奥比赛日和仪式日的无障碍观众流线进行演练,沿途检验了各类无障碍设施及餐饮、通信、清废、后勤等各类服务保障工作。
累计配置各类无障碍设施186处
进入公共区后,大家乘坐各自的轮椅,来到了公共区景观大道的无障碍公共售卖点前。醒目低矮的低位售卖台、可以轻松看到陈列的货品、可调节高度的餐台等,让此次受邀作为“观众”来感受公共区无障碍环境的亚运村街道居民李莉一行感到无比的便捷。喝着刚购买的热乎乎的饮料,或者欣赏周边漂亮的景观,或与其他小伙伴随意攀谈,大家的幸福感难以言表。
无障碍公共售卖点是公共区无障碍服务的窗口之一。针对冬残奥会运行特点,公共区内累计配置了各类无障碍设施186处,其中包括无障碍卫生间、坡道、售卖点等,并配有轮椅42辆、无障碍电瓶车2辆。
“可以说,整个公共区已全部实现无障碍化。”公共区运行团队无障碍领域经理张寒冰介绍,“转换期,我们对所有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彻底检修和加固,部分设施进行了调整,同时增加了很多醒目的无障碍功能标识,让各类特殊群体都能在这里享受到便捷温馨的服务保障。”
冬残奥会备战转换任务基本完成
“呼叫指挥中心,景观大道西侧一位残障观众因故摔下轮椅,头部撞在地面上,自诉脖子疼痛不能活动……”“收到,呼叫医疗,景观大道西侧一位残障观众因故摔下轮椅……请速去救治!”“医疗组收到!”……当天,针对特殊群体的“紧急医疗救助演练”也在同时进行。
公共区医疗服务站医疗官李永刚接到指令后,迅速与三名医护人员带着诊箱、外伤包、颈托、脊柱板向不远处的事发地赶去。到达现场后,经全面检查评估,怀疑“伤员”有颈脊髓损伤需送院诊治,李永刚等医护人员便将“伤员”运送至随后到达的救护车,救护车随即驶离公共区,奔赴医院。整个过程不到一刻钟。
“针对冬残奥会可能出现的伤病情况,我们已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医疗站前坡道的调整、药品器材的补充,以及相应的多轮培训等,医疗防疫领域现已完成全部转换任务。”李永刚介绍道。
在公共区,同样做足了冬残奥会备战工作的,还有景观标识、赛事服务、安保、餐饮、电力、交通等各个业务领域,并在此次演练中通过了实战检验。“目前,我们的转换任务已基本完成。”公共区运行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演练后,我们还对标冬残奥标准,将进一步完善、提升,做细做精做实各项工作,努力以一流的服务保障,让两个冬奥同样精彩。”
文/记者 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