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亚冬会|从“冰城”到“尔滨”,“双亚冬之城”的29年传承
首页> 体育频道> 要点新闻 > 正文

亚冬会|从“冰城”到“尔滨”,“双亚冬之城”的29年传承

来源:新华网2025-02-14 10:31

  新华社哈尔滨2月13日电(记者管建涛、朱悦、杨思琪)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办。彼时的冰城,用汗水与热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城市的风采,在亚洲冰雪运动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5年,亚冬圣火再次燃起,这座城市凭借“冰雪游”火爆出圈,还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尔滨”。29年来,这里的人们传承着对冰雪运动的热爱与梦想。

  图为1996年亚冬会主火炬(左)和2025年亚冬会主火炬。新华社记者 周确、张涛 摄

  重逢,相隔29年的接力

  松花江畔,新春的热闹还未散去,亚冬会热潮已经席卷而来。街头巷尾,憨态可掬的吉祥物 “滨滨”“妮妮” 随处可见,各类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来自亚洲各地的运动员和游客纷纷到访,带来别样的生机。

  29年前,这座冰雪之城初登国际冰雪赛事舞台,向世界展示自己对冰雪运动的执着与热爱。

  这是运动员们在亚布力滑雪场乘坐缆车登山。新华社记者 周确 摄 (1996年1月19日发)

  “那时,没什么大型比赛的办赛经验,究竟该怎么运作,大家都懵懵懂懂,憧憬大于一切。”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哈尔滨市八区体育中心主任付来斌颇为感慨。当时他刚工作不久,参与亚冬会组委会秘书处相关工作。

  2023年7月8日,泰国曼谷。亚奥理事会庄严宣布,哈尔滨获得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举办权。哈尔滨成为中国首个“双亚冬之城”。

  经过580余天的筹备,这场盛会终于启幕。这是继北京冬奥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重大综合性国际冰雪运动盛会。“尔滨”汇聚世界目光,再续冰雪传奇。

  这是2月7日拍摄的2025年亚冬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王建威 摄

  从场馆改造坚持绿色环保理念,到筹备工作广泛应用智能技术;从“分钟级、百米级”的精准气象预报,到模拟恶劣天气、运动员受伤等突发状况处置;从创下历史纪录的参赛人员规模,到选派有丰富赛事组织管理经验的人员担任竞赛官员……

  本届亚冬会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口号,秉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既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充满了创新与活力,得到各方赞赏。

  创新,老场馆改造升级

  2月3日,冰球比赛在哈尔滨冰球馆开赛,这是本届亚冬会首个比赛日。

  “1996年哈尔滨亚冬会开闭幕式、男子冰球和女子冰球的比赛都在这个场馆举行。”付来斌回忆说,当时通讯设备落后、交通不便,但赛事筹备工作却丝毫未因条件艰苦而懈怠。

  “那时这里仅1.55万平方米,如今已改扩建至3.26万平方米,在制冷、除湿、照明、采暖、网络等功能上已实现全面提升。”谈及变化,付来斌深有感触,当时从比赛编排到成绩统计,很多工作都依靠人工完成。而现在得益于先进的竞赛平台,数据传输更加高效、准确。

  图为1996年亚冬会的冰球馆(上)和2025年亚冬会的冰球馆。新华社记者周确、张涛摄

  这是本届亚冬会场馆建设的一个缩影。按照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节俭办赛的要求,冰上项目5个场馆全部利用原有场馆及设施升级改造完成。

  哈尔滨平房区冰壶馆曾是一所小学的冰球馆。2024年3月,这里被确定为亚冬会冰壶比赛场地。按照设计方案,包括专业工程师在内的百余名施工人员陆续进场,地面新建、装饰、广播扩声、体育照明……经过180多天的忙碌,场馆建设团队和运行团队完成交接。

  运行团队场馆设施运维经理赵冠男说,场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语言声学、几何声学、建筑声系统工程学,专门设计搭建了集中式扩声系统和分散式扩声系统,提供赛事保障。

  此次雪上赛区位于亚布力,这里也曾是1996年亚冬会的雪上项目举办地。当时,由于雪量少、造雪条件有限,甚至需要发动很多人背雪上山、铺垫赛道,赛事才得以顺利举行。如今,大型造雪设备随时保障高标准赛道要求,为来自各地的运动员创造理想的比赛条件。

  传承,“尔滨人”热情不减

  亚洲风采、中国气派、龙江特色、冰城魅力……在本届亚冬会开幕式上,中国冰雪文化的创新表达令人惊艳,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奥运冠军之城”“音乐之城”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太美了,很多画面都令人印象深刻,但29年前,我们同样努力,那时开幕式上的艺术表演有《太阳·冰雪·亚细亚》《豆豆之歌》……”回忆起第三届亚冬会开幕式的细节,曾在组委会大型活动部工作的吴翔如数家珍,他负责开闭幕式服装、化妆、道具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从去年开始,退休后的吴翔将自己当年保留的工作证、奖牌、奖励证书等100余件纪念品,融入各类宣讲中,让更多人了解哈尔滨,了解亚冬会。

  图为1996年亚冬会的吉祥物“豆豆”(左)和2025年亚冬会的吉祥物“滨滨”“妮妮”。新华社记者 罗更前、陈振海 摄

  时光流转,新一代“尔滨人”接棒,为冰雪之约全力以赴。

  第四次踏上亚冬会的冰场,出生于哈尔滨的王冰玉“解锁”了新身份——国际技术官员。作为中国女子冰壶队选手,王冰玉曾在2003年、2007年、2017年参加过三届亚冬会。记录比分、测量壶距、向运动员解释规则……裁判工作不仅让她以不同的身份感受冰壶运动之美,也更深入了解规则与细节,更好地推动冰壶运动事业的发展。

  在亚布力,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口腔修复科医生刘鑫,担任自由式滑雪及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赛道长,他用医生特有的严谨与细致,筑起一道安全防线。“在家门口参与亚冬会,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认真守护好每一名运动员。”他说。

  每一场重大赛事都少不了志愿者。本届亚冬会,在各大场馆、媒体工作间,他们的身影忙碌又可爱。

  2月5日,一名志愿者从主媒体中心内的一处亚冬会标识前走过。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 摄

  作为开闭幕式演出环节的内场志愿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丛靖涵度过了第一个“不在家的春节”。“每个人都在为亚冬盛会默默坚守,让我感觉到满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路上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本届亚冬会即将闭幕,但冰雪运动的热度仍在升温,一代代“尔滨人”接续传承,为中国冰雪运动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关于梦想的故事,仍在上演。

[ 责编:刘希尧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长沙:检修农机备春耕

  • 春耕牛市供销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