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记者季嘉东、周畅)“我们本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校,因为场馆建得好,举办的比赛也多了,现在每年有二三十个批次的人要来参观学习。”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主任孙强说。
孙强说的场馆是2019年建成的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它的结构是一个“匚”字形,三面是三层建筑,包含了不同功能的体育教室、办公室、羽毛球馆、乒乓球馆等近30个空间。中部是一座面积大约3000平方米的室内场馆,可以进行手球、篮球、排球等室内项目。
2016年,滁州市提出打造“东方手球之都”,作为市属高校,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但缺乏场地和经费是个大难题。“我们这种类型和地区的学校,资金不充足,设施设备相对比较难搞。”孙强说。
为了省钱,更为了把钱花在刀刃上,孙强更加考虑场馆的实用性,提出了盖三座楼,再“搭”出来一个室内体育馆的思路。
“顶棚我要求只用一个简单的弧形,不要复杂的造型,但材料要用好的。室内灯光是达到国际比赛要求的,尽管三面环楼,光线也很好。用电动伸缩座椅代替看台,打开后有3600个座位,平时可以收在楼道里,节省了很多空间。”就这样,三座楼加上一个室内馆,算上设施器材等费用,仅用了大约7000万元成本。在此之前,学校没有室内运动场所,日常体育教学得“看天吃饭”,更别提举办其他体育活动。
2024年8月,第十届世界青年(U18)女子手球锦标赛在安徽省滁州市举行,这是安徽省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赛事。在滁州高教科创城国际手球馆、滁州奥体中心体育馆和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里,32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960余名运动员进行了116场比赛。
也是在那个8月,出生于滁州的杜机娟,代表亚洲参加巴黎奥运会沙滩手球表演赛。此前,她曾代表中国队多次参加世锦赛、亚沙会和亚锦赛,并帮助中国队在亚洲多次夺冠。
2017年9月1日,安徽队选手杜机娟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女子手球小组赛A组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手球是安徽省的传统强项,而滁州是安徽手球的龙头。2003年,滁州被安徽省体育局命名为“省级手球单项后备人才训练基地”。2007年,滁州体校成功申报成为“国家手球奥林匹克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在滁州体校里,滁州女子手球队主教练李莉向记者介绍,每个奥运周期,滁州都会给国字号队伍输送队员,进不了省队和国字号队伍的,也可以考到大学。滁州手球名声在外,吸引了不少周边省份的孩子。
有一位14岁的女孩从浙江慕名而来。她叫施晓晴,浙江余姚人,原本在余姚市泗门镇第二小学上学,在体育课上接触过手球后就爱上了这项运动,坚决地来到这里。施晓晴脸上满是打球带来的快乐,她微笑着说:“手球让我觉得把心理压力都释放出来了,我最喜欢进球的瞬间,会忍不住欢呼。刚来滁州的时候,爸妈不放心我,但我以后就想当手球运动员,每天训练都不觉得累。我想打进国家队,像刘学丹(安徽手球新星)一样。在这里也有好朋友,好多好多。”
耀眼的竞技成绩只是塔尖,一项体育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群众基础,尤其是广大青少年。2021年开始,中国手球协会与滁州市共建国家女子手球青年队,看中的就是这里丰厚的人才储备。
6月30日,在夏日的勃勃生机里,2025年滁州市青少年校园手球联赛在市体育馆落幕。滁州市教育体育局竞技体育与艺术教育科长崔帅介绍,此次滁州市青少年校园手球联赛包括“校际联赛”“片区联赛”“市级决赛”三个阶段,于2024年9月开赛。此次比赛设高中组(七人制)、初中组(五人制)、小学组(五人制),男女共6个组别,来自8个县(市、区)的近百所中小学校参赛,共有44支队伍进入总决赛。
“搭建这个平台,就是让赛事起到引领作用,各个学校就更有动力去加强平时的训练。孩子们在比赛中有了获得感、荣誉感,建立自信、收获成长。通过比赛我们也更容易发现人才,提供进入更高层次队伍的机会。”崔帅说。
目前,滁州市拥有20余所省级以上手球传统特色学校,70余所市级手球传统校、特色校,好苗子在良好的赛事竞争里不断涌现。滁州市教育体育局也在不断研究,希望通过赛制改革为校园手球打造更好的环境。“以前也有手球联赛,但是没有整合起来,过去是推荐制,让每个县出一两个队伍。这一届比赛是从县级开始层层选拔,采用积分制,积分靠前的队伍参加总决赛。这样就提供了更多比赛,让更多学校参与进来。”
“从2016年以来,滁州手球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去年的世界青年女子手球锦标赛让很多国家知道了滁州,城市的知名度、认可度都得到了提升。”崔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