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成都世运会在住宿、餐饮、医疗保障、交通、媒体及志愿服务等方面,实施了多方位、精细化、人性化的保障措施。”8月9日下午,在成都世运会新闻发布会上,成都世运会执委会相关负责人向中外记者介绍了赛事服务保障的相关情况。
图为成都世运会新闻发布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成都世运会执委会保障部专职副部长白金栋介绍,在住宿服务方面,为满足残疾人项目参赛者住宿需求,他们对世运村30间客房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此外,世运村充分利用酒店现有资源,设置母婴室、医疗室等功能空间,完善健身房配套设施,为参赛者提供非食用冰块以及自助免费洗衣等服务,努力为参赛者打造温馨舒适的“赛时成都家园”。
成都世运会期间,如何保障城市公共交通顺利运行,市民观赛、出行无忧?对此,成都世运会执委会交通与安全部负责人吴三育表示,赛事期间,成都交通运输部门着力提升地铁服务保障能力,通过增加开行列次提升世运会场馆周边地铁运输能力,还优化了公交运营组织、通过加密发车频次、储备应急运力等方式,提升比赛场馆周边公共交通服务水平。
“为了彰显中国特色、巴蜀风韵,让每一位参赛者和来宾能感受到成都的热情与魅力,我们建立了专业规范的餐饮服务和独具特色的美食、中医体验。”白金栋介绍,在餐饮种类方面,中餐以经典川菜为主,突出成都特色美食;西餐主打地中海和欧陆风味,满足不同饮食习惯需求。对于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针对不同健康状况和特殊需求提供定制餐服务。此外,还提供熊猫头、武侯祠、盖碗茶造型等特色点心,传递成都文化魅力。
除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多元餐饮服务,世运村中医门诊部也是本次世运会的一大亮点。世运村部专职副部长苏波介绍,世运村A区、B区打造了传统中医药技法体验中心和中医理疗中心,通过推拿、拔罐和正骨的方式,为运动员提供诊疗服务,帮助运动员们从组织损伤、肌肉拉伤、酸痛、乳酸堆积等状况中快速恢复,向世界传递中医“治未病”“辨经辨证”的千年智慧。
志愿者是成都世运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是展示四川成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窗口。成都世运会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专职副部长李路桥介绍,此次共有来自四川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体育学院等36所高校的8600余名赛会志愿者,分布在竞赛场馆、世运村、主媒体中心、开闭幕式、机场、酒店等地,全力保障赛事进程有序推进。
除赛会志愿服务以外,本次成都世运会期间,城市侧也将同步提供志愿服务。“我们指导23个区(市)县,联合18家共建单位,联动眉山、德阳两地,统筹建设532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近万名城市志愿者参与其中,为外国宾客和市民群众提供城市宣传推广、便民服务。”李路桥介绍,成都世运会已系统开展“青春志愿·世运有我”主题活动8场,累计吸引4500余名市民群众直接参与,在社区、高校、企业、商圈营造了良好的世运社会氛围。(记者 刘希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