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8月17日,在成都三岔湖马鞍山赛场,湖面水雾翻腾,发动机轰鸣震耳。经过两个多小时紧张激烈的角逐,成都世运会摩托艇项目中的动力冲浪板三个小项全部完赛。
图为比赛现场 朱晓帆摄/光明图片
在动力冲浪板男女混合团体决赛中,捷克组合马陶什科娃/扎霍尔斯基获得冠军,波兰组合与斯洛伐克组合分获亚军和季军,中国组合柴鑫/靳舒林与高佳音/祖林星分别获得第四名、第五名。
图为比赛现场 朱晓帆摄/光明图片
女子动力冲浪板决赛中,捷克选手马陶什科娃获得冠军,中国选手高佳音获得亚军,斯洛伐克选手斯库洛娃获得季军。
男子动力冲浪板决赛中,捷克选手扎霍尔斯基获得冠军,中国选手张茂竹、冯章豪分获亚军和季军,创中国选手在该项目国际赛事中最佳战绩。
图为比赛现场 朱晓帆摄/光明图片
“此前,中国队在这个项目国际赛事中,最好成绩是世锦赛第四名。世运会我们共有四名男运动员参赛,大家相继获得二三四名,这确实意想不到,离不开我们每天日夜艰苦训练。”男子动力冲浪板银牌获得者张茂竹激动地说。
季军冯章豪则表示,这个成绩只是起步,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努力,未来一定能冲击金牌。“我也希望后面年轻的运动员,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将这项年轻的运动普及发展壮大。”
本次世运会摩托艇项目下设动力冲浪板1个小项,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的41名运动员参赛,其中中国队派出8名选手,包括4男4女。赛道位于约200米×200米的开放水域,由浮标划定,运动员需完成规定圈数,用时最短者取胜。
图为比赛现场 朱晓帆摄/光明图片
动力冲浪板起源于捷克,于2014年引入中国。它突破了传统冲浪对海浪的依赖,利用燃油或电动马达驱动的“喷气冲浪”技术,让内陆地区也能体验到乘风破浪的快感。选手站立在特制冲浪板上可达到最高时速70公里,现场浪花飞溅、引擎轰鸣,形成独特的视听盛宴。由于装备紧凑、速度适中且安全措施完善,动力冲浪板被认为是摩托艇项目中最安全的形式之一,也因此受到全球各年龄层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世运会的比赛器材搭载了零排放物燃油发动机,实现了动力与环保的平衡。(记者 刘希尧 朱晓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