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内蒙古:从“试点探索”到“规模推进”,构建农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长效机制
首页> 体育频道 > 正文

内蒙古:从“试点探索”到“规模推进”,构建农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长效机制

来源:光明网2025-10-29 19:01

  【“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成果展示】 

  编者按: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促进农村地区女性参与全民健身热情,自2023年起,体育总局联合农业农村部、全国妇联开展“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三年来,各级体育、农业农村和妇联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推进,将村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文体活动骨干等农村优秀女性,培养成掌握科学健身和组织小型群众活动技能的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截至目前,累计为全国3.3万个行政村培养了9.4万名农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有效带动了广大农民参与体育运动,提升了农村地区健康水平和体育素养。

  为集中展现“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丰硕成果,宣传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特策划推出“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成果展播,全面展现各地通过实施培训计划推动了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在农村地区的生动实践,为繁荣乡村文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了体育方案,夯实了乡村振兴健康根基。

 内蒙古:从“试点探索”到“规模推进”,构建农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长效机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根据《体育总局 农业农村部 全国妇联关于开展“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的通知》精神,充分发挥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不断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群众科学健身的水平和能力,内蒙古自治区持续开展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

  2023-2025年,通过科学谋划、准实施,培训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累计培训农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584名,覆盖全区403个行政村。有效补齐乡村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短板,助力农村体育事业均衡发展。

  强化组织保障,构建协同机制。明确责任,严格筹备。建立“主办统筹、承办执行、基层配合”三级架构,联合妇联及地方体育主管部门,保障各环节衔接;制定标准化流程,涵盖策划、物料、场地、食宿、保险、医疗等。

  优化培训内容,兼顾专业实用。分层课程,突出实践。设立“理论+技能+思政”三维体系。理论含指导管理、法规、赛事安全、运动健康;技能聚焦广场操舞、健身气功(八段锦)、蒙古族安代操健身舞;2024年增加“巾帼思政课”。

内蒙古:从“试点探索”到“规模推进”,构建农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长效机制

  创新服务举措,提升参与体验。广泛宣传动员。通过媒体、入村动员、成果展示等方式扩大影响,2024年举办学员交流展示会,2025年借基层文化站强化动员,激发参与热情。

  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培育骨干,激活动能。2023年9月、10月分别在乌兰察布市、包头市举办两期培训,覆盖16个旗县区、111个行政村,165名农村女性学员参训,完成“试点探索、模式构建”阶段任务。2024年6月、7月分别在通辽市、兴安盟举办两期培训,吸引覆盖155个行政直属村,234名农村女性学员参训,实现“规模扩大、质量提升”阶段目标。2025年,分区域推进培训,分别于6月、8月在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兴安盟突泉县举办两期培训,覆盖137个行政村,185名农村女性学员参训,实现覆盖更多偏远地区,推动培训“全域覆盖、常态长效”。学员掌握健身知识与技能,回村组织活动,推动行政村健身频次提升,形成“村村有活动、户户有参与”氛围,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二是完善体系,补齐短板。增强农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有效填补人才缺口,同时推动体育设施利用,促进“设施+人才”协同,助力城乡服务均衡。

  三是凸显特色,打造品牌。2023年纳入蒙古族安代操,2024-2025年结合地方调整项目,实现“国家项目+地方特色”融合,传承文化,形成内蒙古特色模式,获广泛认可。2023-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在探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完善,从“试点探索”到“规模推进”,逐步构建起符合乡村需求的培训体系,为乡村全民健身事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出品: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 光明网

  监制:高赛 张舒

  策划:常洁 刘希尧

  材料整理:刘希尧 逯成业

  设计:王灿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