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以下简称:十五运会)于11月9日至21日在广东、香港、澳门举行,是全国运动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也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这场由粤港澳三地携手打造的体育盛会,正凭借全方位的科技赋能,勾勒出“智慧全运”的生动图景。从赛事服务到场馆运营,从安全保障到人文关怀,一系列前沿科技成果密集落地,构建起覆盖全流程的科技矩阵,让全运激情与创新活力在湾区碰撞交融。

智慧服务升级,打造“一站式”观赛
“全运广州”小程序成为科技服务赛事的核心载体,破解了大型赛事服务的诸多痛点。
“AR场馆导航”功能可实现从场馆入口到座位的精准指引,解决大型场馆找座难题;“全运记忆馆”通过AI修复历史赛事影像,让观众沉浸式感受全运发展历程。
针对港澳观众,平台还开通了粤语、英语双语服务,整合港澳至赛事场馆的交通接驳信息,助力跨境观赛。此外,小程序内置的“低碳观赛”模块,通过记录用户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等行为,兑换全运周边礼品,推动绿色理念传播。“全运明信片”以AI合成技术融合用户形象与湾区地标,打造全民参与的文化传播平台。

智慧交通:自动驾驶“零误差”服务赛事
无人驾驶技术在本届全运会中实现重要应用。火炬传递环节,无人驾驶车首次亮相并“零误差”完成任务。赛事期间,广州赛区将投入超300辆自动驾驶车辆(装备),全面覆盖公交接驳、自动驾驶出行、环卫清扫、物流配送等多元场景,为赛事顺畅运转提供高效交通保障。

智能服务:数字技术打破时空界限
“数字人志愿者”体系搭建起7×24小时智能服务网络,为运动员、志愿者及社会公众提供实时智能交互服务。该体系预计可降低人力成本30%,同时将服务响应效率提升50%。广州赛区创新推出的“元宇宙云上全运村”,首次在大型体育赛事中规模化应用数字人分身技术,观众可通过AI驱动的虚拟形象,在卡通与写实风格间自由切换,以个性化数字身份参与线上互动,突破传统观赛的物理限制,实现沉浸式观赛新体验。

能源利用:深海“可燃冰”点燃全运“源火”
本届全运会实现全球大型运动会历史上首次从深海海底获取“源火”。通过“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和全球首套“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结合“天海联动”模式,利用光伏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送至海底引燃可燃冰,呈现出“天之光”燃“海之火”的“水火交融”奇观,标志着我国在深海勘探与清洁能源领域的重大突破。

无感通关:“一线连双城”畅通跨境赛事
“跨境无感通关系统”依托北斗定位、射频识别和AI算法等前沿技术,构建起覆盖赛前、赛中、赛后全流程的智慧通关管理体系,保障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在粤港澳三地间“零接触”快速通关。十五运会田径(马拉松)比赛线路全程42.195公里,其中深圳赛段距离约20.345公里,香港赛段距离约21.85公里,起点和终点均设在深圳湾体育中心旁海德三道。选手将途经深圳湾公园、大沙河生态长廊等优美城市景观,经过深圳湾口岸进入香港赛段,亲身感受“极速大湾区”,真正实现“一线连双城”的独特赛事体验。
据了解,本届全运会筹备期间,执委会共征集到400余个科技应用项目,最终筛选出20余项重点成果落地,涵盖智慧服务、安全保障、绿色低碳等多个领域。数字人志愿者提供多语种服务、氢能源物流车实现绿色配送、被动式制冷涂层技术降低志愿服务站点能耗等创新应用,从细节处彰显了科技的人文关怀。这些科技成果不仅为全运会保驾护航,更将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发展、城市治理升级提供经验借鉴。
随着开幕日的临近,这场科技与体育交织的盛会,正期待着向世界展现独特的湾区魅力。
光明网微光工作室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