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15日,十五运会田径(马拉松)比赛在深圳湾体育中心鸣枪开跑。赛事以深圳湾公路大桥为纽带,跨越深港两地,是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事。

图为比赛中,背景是深圳地标建筑“春笋”大厦。
光明日报记者陈城摄/光明图片
本次比赛赛道全长42.195公里,其中深圳段20.345公里,香港段21.85公里,起点和终点均设在深圳湾体育中心,设男、女马拉松两个项目,共有71名运动员参与,包括6名港澳运动员。选手途经深圳湾公园,大沙河生态长廊等优美城市景观,经过深圳湾口岸进入香港赛段,真正实现“一线连双城”的独特赛事体验。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云南队张德顺以2小时30分20秒的成绩获得女子马拉松赛金牌,成功卫冕。以个人身份参赛的次仁措姆以5秒之差收获银牌,河南队路颖获得铜牌。男子组方面,宁夏队何杰以2小时12分07秒的成绩获得金牌,云南队高鹏、安徽队吴向东分获银牌和铜牌。

图为比赛中,光明日报记者陈城摄/光明图片
本届粤港澳全运会,多城办赛、跨境办赛是一大特色。此前由珠海承办的公路自行车路线跨越珠海、香港和澳门三地,首次利用港珠澳大桥作为赛道,是十五运会唯一一项联结粤港澳三地的标志性赛事。而此次,深港两地跨境马拉松赛事作为本届全运会仅有的两个跨境项目之一同样将载入史册。
图为参赛运动员经深圳湾口岸进入香港赛段
光明日报记者杨震摄/光明图片
据了解,为保障赛事“零延时、零接触、零等待、无障碍”,赛事采用了全新科技手段。比如通关保障方面,在前置口岸查验区和马拉松赛道上,通过部署移动查验、人脸核验、智能监控及定位等技术装备,构建“感知-决策-响应”的闭环智慧管理体系,确保选手能“丝滑”无感智慧通关。
一条赛道贯通三地,一场赛事诠释“同心”。跨境赛事背后不仅是科技的创新,更是协同治理的创新,让粤港澳三地从“硬联通”“软联通”走向“心联通”。广东和香港、澳门三地共办全运会,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创新实践。相信这届全运会不仅将见证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成就,也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万千气象。(记者 刘希尧)
